查看原文
其他

评《比海更深》:不要同情文艺中年的自己

毛尖 海螺Caracoles 2022-03-18



是枝裕和是这几年在中国很受欢迎的日本导演,他2016年的电影《比海更深》入围戛纳电影节,却被降级调至“一种关注”单元,当时,很多影迷都为导演鸣不平,觉得戛纳搞平衡牺牲了是枝。


不过,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里看了《比海更深》,倒是觉得戛纳有戛纳的道理。


其实是枝裕和跟贾樟柯一样,一直是戛纳上宾,他的《无人知晓》和《如父如子》都在戛纳拿过奖。能够把狗血的剧情拍出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的效果,是他的能力。像《如父如子》,两个换错了孩子的家庭,突然被真相拖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,比琼瑶还套路,但是枝却藉此风淡云轻地召唤出了日本的教育问题、父子问题以及一代“怪兽中产”登上历史舞台的现状。这是文艺中年是枝最好的地方。


《比海还深》

文艺大叔的问题是容易自恋,《比海更深》就坏在文艺腔制造的高潮里。


但是,文艺大叔的问题是容易自恋,《比海更深》就坏在文艺腔制造的高潮里。当然,作为一部风评很好的文艺片,我知道自己这么说,套用剧中的台词,“是和千千万万的是枝迷为敌。”

 

电影散文结构,中年屌丝筱田良多以前是个作家,现在靠当私家侦探混日子。因为他清高无能又潦倒,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。电影开场,筱田跑到母亲住的福利公团房一顿翻找,想看看刚过世的父亲是不是留下什么值钱东西可以当掉换钱。树木希林扮演的母亲是整部电影的气质和金句担当,她达观幽默热爱生活,一起生活了50年的丈夫走了以后,她反而松口气,因为老公也是个混蛋,一辈子靠当东西度日。女儿劝母亲再找个人,她说,我这年纪再找个人,也就是葬礼上多一个观礼的。很有意思,最近几年的日本电影,多次出现了对几十年婚姻给差评的母亲形象。山田洋次去年的电影《家族之苦》中,也有一个在丈夫退休后想离婚的老妻,这波对几十年婚姻生活竖中指的女性走到银幕第一线,会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积极信号吗?




老年女性一时半会带不来银幕革命,尤其她们的拳拳母性让她们最终走不出家庭,筱田再糟糕,还是母亲的心头宝。所以,好不容易遇到台风,遇到前媳妇来接孙子,老太太各种耍宝就把前媳妇给留了下来过夜,又煞费苦心地安排他们睡团圆觉。是枝裕和在团圆觉上控制得很好,看上去有些冷酷的前妻拒绝文艺地讲和,这是生活,也是这部电影的题中之义。母亲看儿子沉湎于过去精神不振,就说,“说什么比海还深,到我这个年纪,都没有说过爱一个人比海更深这种话。”


用生活的逻辑否定文艺的逻辑,这是文艺片导演化蝶成蛹的时刻。越过这个时刻,是枝裕和就能闯入更丰沛更从容的阶段,可惜,电影的高潮段落临空而来。


地动山摇的台风天,儿子半夜起来上厕所,筱田临机一动说:走,带点零食,我们去游乐场。带着手电全副武装,父子俩去游乐场玩“文青”,因为小的时候,筱田的混蛋父亲也曾经带他这么干过。现在,也成了混蛋父亲的筱田在这里既祭奠父亲也祭奠自己,而电影至此在筱田头上追上一道柔光。这个老去的文艺青年也因此得到导演的全身心庇护,最后,一家三口在台风中无限抒情地寻找“希望的彩票”,直接“比海更深”。


这个段落非常是枝裕和,也是被很多人惊艳的高潮,但是,我却深深地为是枝裕和感到遗憾。如此,他又把自己放回文艺中年筱田那边了,而原本,顺着电影前面的线索,他是有可能和自己身上的筱田说再见的。这个,我以为是戛纳对他降级的原因。

 

村上春树说:不要同情自己,懦夫才同情自己。我想把这个话抄送给是枝裕和,只有不再同情文艺中年的自己,才能逼近人生。


毛尖(华东师范大学教授)


本文由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于上观新闻。组稿及编辑为伍斌。感谢作者授权海螺转载。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!



本期编辑

曾敏怡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